启航观点

企业如何才能“活得好”还“活得长”?

    前几天跟朋友聊到一个企业,互联网电商,几十倍的增速,势头凶猛,形势喜人,朋友说,“发展非常好,不需要管理,员工每个人都很努力,收入非常可观”,这就是江湖上最让人羡慕的那种状态了。然而,发展得好的企业,真的就不需要管理了吗?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营”和“管理”的关系问题。

    企业发展速度快,善于抓市场,挣钱多,这是经营好;企业发展稳健,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人员稳定,这是管理好。

    “管理”好的企业“经营”就会好吗?

    不一定。

    我们见到很多企业,管理规则相当完善,执行也非常严格,但就是发展速度落后于竞争对手,遇到“风口”也飞不起来。这就是“管理”好,“经营”不好。

    这些“管理”好、但不擅长“经营”的企业在面对新的、快速变动的市场机会常常会显得动作迟缓:眼睁睁看着好的投资机会被别人签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合同流程太慢吃到嘴里的鸭子也飞了;明明方案还可以更好,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就以“领导说的”为准了。

    “经营”好的企业“管理”一定好吗?

    也不一定。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企业赶对了“风口”,企业如日中天,然而,行业稍有风吹草动,甚至行业风头正盛,企业却后院起火,起了内讧,好好的企业“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管理问题一般出在哪里?

    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合伙人或管理层经营理念分歧,或者股权、利益分配出现矛盾引发冲突,比如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九头鸟”“九头鹰”酒家股东矛盾、父女相争,“国美电器”股东和高管矛盾。

    也有的是因为产品问题,比如我以前的一个客户,产品设计独特功效优异,很受客户认可,经营状况很好,但就在准备大力拓展市场的时刻,发生了竞争对手的仿冒,企业之前没有任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发现仿冒以后处处陷入被动……

    还有很多企业遇到了人员管理问题,出现了核心团队流失、对手挖角的问题,有人说这必然是收入太低。很多企业遇到了这种人才流失问题,第一反应也是认为是薪酬问题,但往往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高薪并不能够弥补一切管理问题。员工虽然拿着高薪,但是因为企业内耗严重,员工的付出得不到成果,长期价值无法实现,必然会造成“流走的都是技术骨干,吸引来的都是想赚快钱的”,短暂的高速发展只是掩盖深层问题的表面繁荣,一旦遇到行业性的周期波动,“风口”的风停了,企业便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比较常见的管理问题还有内部控制问题,比如由于监督程序缺失造成核心权力部门贪腐现象,当年淘宝就曾经出现严重的“店小二”贪腐问题,还有由于财务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造成的会计出纳人员贪污现象。那些假冒领导的电信诈骗为什么常常得逞,其实还是在于企业付款流程存在漏洞。

    上面说的还只是一些表面的管理问题,其实大多数的管理问题都是纠缠在一起,最常见的现象是大家都没问题,但是事情还是发生了,为什么?不知道。

    “管理”和“经营”哪个优先?

    “管理”和“经营”是企业的两条腿,理论上讲,最好是能够齐头并进、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经营”肯定是优先于“管理”的。实践中,必然是“先有经营,才有管理”。为了配合“经营”活动更顺利实现以及促进“经营”的长期性、持久性,“管理”活动才会出现。

    “企业跑得快就行,管理问题自己会解决”?

    在一些新兴行业中,管理并无先例可循,反倒是抢占市场更加重要,“经营”的重要性会远远超越“管理”。所以企业往往是拼命拓市场、抓“经营”,“管理”主要是遇到问题了再解决。投资人也是更加看重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

    在前几年的互联网行业尤其是这样:发现了新的“蓝海”,赛道上一个人也没有,所有的玩家都是拼命跑马圈地,这个时候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就好像短跑运动员,在集中精力冲刺的时候,连呼吸都可以不要,变成了“无氧呼吸”。不得不承认,互联网的上半场,确实是这样。

    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依靠大量烧钱、产品/技术/模式创新以及速度的比拼为重点、具有新兴行业特征,拼的是资金、资源、少数销售奇才、技术大咖,那么互联网的下半场,必然会回归到企业成长的常态,一条腿的高速狂奔已经结束,在增速、市占率无法大幅度提高的竞争态势下,企业间竞争唯有靠综合能力的比拼,特别是组织能力建设。

    该补的课还得补,至于补哪里,那就要看企业管理体系缺哪里了。

    本文为助力启航肖宁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