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观点

企业管理打根基,需练三样“童子功”

    一直觉得做咨询顾问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幸福固然包括跟各种企业和组织碰撞,见识不同的行业领域,也包括天南海北匆匆一游品尝街边美食。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见证组织的成长,从“孩童”时相遇,帮助他们强健筋骨并一路相伴,眼见着他们的健康、壮大和发展。

    也有很无奈的时候,曾经有一家爆炸式增长迅速达到区域性资源垄断的企业,找到我们来咨询时,企业已经开始出现衰竭,管理朝令夕改、人员大批流失、大量丢单、盈利能力急剧下降、核心层信心丧失;而此时一部分领导还在大谈“你们只要帮我把分成办法写出来,去给员工去做好思想工作,调研不必要,流程不必要,这些我都想好了,不需要你们做”。作为第三方,我们能做的是直接指出问题所在、提示管理风险,给出解决建议,但真正让企业走出围城的,一定是组织领导层的意识转变和付诸行动。

    第三方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与身在组织内部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够“跳出来”看。

    成功的秘诀有很多种,而存在的问题则往往有规律可循,寻找问题的根源是第一步。举例来说,某企业领导层所看到的是员工的执行力弱和工作意愿差等员工方面的问题,而实际上,问题是很综合的,包括流程、分工、领导风格、激励方式、员工构成等等。特别对于成长型企业,各种管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今天来谈谈成长型组织常见的三个最基础的管理问题。

    第一个问题,职责分工要明确,梳理流程是关键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存在的意义在于,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而依托于组织来共同完成单人无法完成的事,在组织内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然后由组织将集体的成果交付给客户。然而,并不是一群人就是一个组织,没有流程和分工的依托,群体的智商将低于个人智商。流程梳理是分析每一个环节上的人、事分工,使得“所有的事情有人干,所有的人有事干”,组织内的每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是保证集体成果交付质量的关键。

    有些组织领导意识不到流程不清分工不明的存在,认为已经“讲的很明确了”、“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现在的做法没什么问题”、“直接给我们一套制度就行了”,其实隐藏在背后的问题是:“写(说)一套做一套”、“原来大家对这事的理解不一样,都按自己的理解办”、“制度是给上级检查看的” ,这些情况不在少数。不能围绕“流程”、支撑业务的制度,就是“拍脑袋”制度。

    所以很多优秀组织会将流程分工精细化,用标准化来规范人的行为。同时我们一直强调“管理适用”,对于成长型组织,“效率”和“成本”同样重要,以最小的管理成本匹配最大效益,才是“适用的”管理。因此流程不是越细越好,但要做到用心梳理,保证贴合实际、易懂、好操作。

    第二个问题,“一以贯之”的执行,“刚性”推动不可少

    管理“刚柔并济”的基础是“刚”,流程和制度的执行,首先需要的是“刚性”。“刚性”代表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奖有罚、赏罚分明。然而,破坏制度“刚性”的往往是领导。

    缺乏“刚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最初执行不顺畅产生的质疑,认为目前的流程制度“不好用”、 “太死板”,忽略了这个改动不是仅关系到某个人的改动,而是对整个组织流程中这一个环节的改动。比如在一项制度颁布之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绕过制度执行也没有人及时纠偏,于是,制度的“刚性”就第一次被打了折扣,继而就会有各种做法和理由出现,“制度是那么规定的,但是……”。制度逐渐变成了“挂在墙上的制度”,再无权威可言。“公司朝令夕改”的感受就是这么来的,因为经常性变化使得员工“无所适从”,由于对自己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结果缺乏掌控感,再加上沟通渠道不畅,“为什么这么做我需要猜一猜”,工作方向就不明确,员工会倾向于等待领导决策,因为“起码不犯错”,也会越来越失去主动性。

    事实上,任何变革最初的坚持都伴随阵痛和质疑,领导层的决心和意志将起到关键作用。

    所以,执行的“一以贯之”是从上至下的有效执行,没有“刚”就没有“柔”,没有最开始的“僵化”就没有后来的“优化”。梳理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常常是第一步,但是并不是终点,一方面需要一以贯之的有效执行,一方面流程需要不断优化,执行—优化—固化—再优化—再固化—再执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个问题, “数据链断裂”很常见,判断主要凭“感觉”

    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应用(我们称之为:组织里的“大数据”)是绝大多数成长型组织的薄弱环节,因为集中精力攻业务,“哪有那么多时间统计数据”。一家企业人人都加班加点,忙忙碌碌一年下来,营业额攀升不少,利润却没有增长,我们介入进行量化分析时,老板才猛然发现全年人员有效利用率只有不足20%,数据不会说谎,数据与主观感觉常常并不一致。

    没有数据支持的主观记忆和判断会产生变形,我们在某企业开展咨询项目时了解到,有一位员工的业务能力受到老板和上级的一致好评,给予大幅调薪以资鼓励,但深入了解后发现,该员工并没有实际有效促进业务营业额(其职责范围内)的增长,好评的来源是基于对其言谈的主观判断为主。这样的加薪鼓励会给其他员工什么样的激励导向可想而知。

    组织中谁的价值贡献大?工作流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在哪里?什么渠道的准客户最容易转化?组织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如何提高?……这些问题谁也无法准确回答,我们都需要转身向内,从持续观察和数据分析中来寻求答案。

    真正做好管理没有所谓的“捷径”,寻本溯源,做好管理扎实功夫,不论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工具,流程梳理、制度建设、数据统计分析这些基础管理工作都是“童子功”,“童子功”打下的管理基础植入骨髓,无法抄袭、难以复制,它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先进组织制度、优良组织文化扎根于组织的依托。

    我们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在勤勤恳恳练内功,扎扎实实打基础,底子打好了,必将助力企业启航!

    作者:龚莉雅,本文纯属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助力启航

    更多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关注助力启航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