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观点

稳固核心团队、避免人才流失三大法

    招人难、招到好的人才更难。做hr的花精力最多的就是招聘了,千挑万选好容易招来了,没过多久要离职,不亚于晴天霹雳。但是离职的员工再回来的时候,企业却是反应各异。

    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

    基本上分为两种反应:第一种,离职员工再回来,除非万不得已绝不再用。第二种,只要不存在重大品质问题,欢迎回家。

    第一种的理由主要是薪酬策略问题,离职再回来身价涨了,对原来的员工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员工都跳到外面镀金再回来,企业的人力成本则无法控制。持这种看法的企业非常多。

    第二种主要是从人才稀缺来考虑,在企业工作过的员工,对企业文化有认同,对业务也熟悉,不需要什么转换即可无缝衔接。至于薪酬,如果你回来以后确实能力有提高,加薪也没问题。这种做法的企业也不少,主要是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外企。

    核心骨干队伍是企业最珍贵的财富,现代企业的竞争,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先来分析下,员工为什么离职?

    离职的两种原因

    离职无外乎两点:第一,物质要求不满意,希望通过跳槽加薪,这在人才市场确实存在,一些新企业求贤若渴,只能通过高薪招人,甚至挖人。通过不断跳槽确实能实现加薪的目的。第二,对企业氛围、同事关系、个人发展等等非物质因素不满意,这第二种情况又分为上级领导风格、同事关系等小环境原因,以及企业文化、企业氛围等大环境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是对企业文化不认同的大环境问题,离职后再回归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希望回来,一般就是对企业还是认可的。这种员工一般回来以后会比较安心于工作,心无旁骛,更加珍惜得到的工作。

    离职的第三种情况

    其实,除了刚刚说的两种情况,现在还存在第三种情况。这种离职,跟薪酬有关系,但也没太大关系。这就是现在人常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持此种想法的大多是处在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具体表现呢,一般对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不满意,对薪酬也没有不满意,干了2、3年了,感觉什么都会了,薪酬呢,跟外面比,不多不少,没有太大提升的空间,晋升,更是无望,因此处于一种比较迷茫的状态,工作也没什么干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的职业倦怠。员工的流失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但是职业倦怠这样的“隐形流失”后果却是更加严重的。

    职业倦怠的年轻人一般技术水平还是不错的,只是职业发展中到了一个瓶颈期,自我感觉没有什么发展,再干下去,几年之内也没有什么变化,缺少新鲜感。处于职业倦怠的年轻人工作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不高,流露出离职倾向,工作中时常会丢三落四,工作表现与实际能力水平存在差距。时间长了,领导的评价也会下降,进入恶性循环。员工这样的状态对企业是损失,对员工个人也是损失。

    企业有必要花些精力去解决员工的职业倦怠问题,激发员工活力,消灭倦怠状态。一个真正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团队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避免年轻员工职业倦怠怎么做?

    第一,通过考试发现差距,通过目标管理明确方向。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很多情况是团队合作,员工会误以为团队强,就是自己强,自己和团队里技术水平最高的人并没有太大差距,或者把这个差距仅仅归因于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

    所以,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种机制,让员工能够通过一个标准去全面认识自己,就好比学生考试,不考的时候觉得自己学的挺好、什么都会,一考试才知道存在那么多的知识漏洞。认识到了差距,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强在哪里,弱在哪里,才有了努力的方向。这种考试可以是能力测试,也可以是绩效考评。

    第二,培训、学习与分享。

    大多数年轻人都是渴望学习、渴望提升的,企业要建立内部培训、分享机制,让年轻人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本身就能产生一种正向的激励效果。曾经有个客户,公司里十几个年轻人组织了每周的内部学习,一个月以后,各单位反应,这些年轻人确实能力有提高,不论是专业技术,还是语言表达、书面表达都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浓厚的企业学习氛围。

    第三,建立正常的加薪与晋升机制。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正常的加薪机制,更多靠领导的主观判断,这就使得员工走一些旁门左道,通过极力“表现”去争取加薪,或者不善此道的,就依靠跳槽来获得收入增长,这种现象使得物质激励偏离了人才培养的正常轨道,不利于内部人才培养。

    因此,建立合理的加薪、晋升机制,方才有利于形成凭能力提升、靠绩效说话的企业文化。

    最后,如果企业各方面内部机制都完善了,还是有一些年轻人想出去看看,也不必勉强,去其他企业走走、看看、比较一下,同时敞开大门欢迎回家,这也是企业文化自信的表现。如果员工离开以后的能力确实有提升,只要和能力匹配,加薪也是合理的,只要企业有明确的薪酬标准和薪酬调整制度,人工成本也是可控的。

    本文为助力启航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企业管理实操问题,关注助力启航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