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观点

小企业组织能力建设三步走:ECE工作法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常常感觉很累,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老板必须事必躬亲,“缺了老板就不转了”。一方面说明老板能干,另一方面说明公司还没有建立起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大部分正常业务、例行事务都有人去负责,公司能够自行运转,只有重大的事、非正常的事、需要关注的事才会“自动”跳出来,等待老板或者高管去处理。

    “组织能力”强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强。有些没有“组织能力”的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并不差,甚至比大企业利润率还要高,产品质量还要好,因为老板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业务规模已经到了极限,没有办法增大了,因为再大,企业就开始出错了,如果老板没有及时发现、补救,这错误可能会对小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组织能力”强意味着企业能够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而有可能超越老板个人能力的限制发展壮大。“组织能力”强的企业,老板看上去无所事事,做到这样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变成了大企业。是否建立“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突破成长瓶颈的关键。


    缺乏组织能力不妨碍小企业成为值得尊重的优秀企业


    作为长期专注中小企业管理提升的咨询从业者,我并不想向小企业过度鼓吹组织能力建设的优点,给他们徒增焦虑。德国有很多小企业规模并不大,只是家族成员代际相传,靠着把一两项技术钻研到极致,把他们的企业变成德国工业4.0的一个零件,经历百年甚至几经易主仍屹立不倒。对这样的优秀的小企业值得我们尊重。现在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小企业,他们自身虽不知名,却服务着知名企业,成为知名企业生态圈里的一份子。


    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建立组织能力的过程并不轻松愉快。这是一个“组织能力”替代“个人能力”的过程,是“制度刚性”替代“人性化”的过程。“组织能力”的建立必然会面对创业元老、核心骨干的不理解,老板面对说了不算、感觉无所事事带来的失落,也免不了“组织能力”建设初期的不顺畅甚至倒退……

    每一个大企业都经历了无数个无比痛苦的创业、自我突破、再突破的过程,这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除了来自外部商场上的碾压,就是来自内部建立“组织能力”过程的撕裂了。所有的成功人士谈到组织建设、自我突破的时候总是会云淡风轻地一带而过,要不是像小米十周年这样的特殊日子,雷军也不会讲那么多现在听起来可乐的“笑话”,听众怎能体会当年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该有多煎熬。


    具备“组织能力”是成为大企业的必备条件


    小企业老板最头疼的问题并不是没客户,而是招不到能人,没有人可用。为什么?一方面是小企业吸引力有限、人力成本限制,确实很难招来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实际是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际上是高于大企业的,这也就是很多大企业高薪挖来的“人才”到了小企业玩不转的原因。在小企业工作对人的要求会是全方位、全天候的,那些大型外企的朝九晚五、带薪休假、下班时间免谈工作等等习惯在小企业根本行不通。

    但小企业对员工工作标准的要求却又低于大企业,主要原因是小企业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工作标准,所以工作主要看结果,做成了就是成功。所以,很多第一份工作在小企业供职的员工换到大企业以后常常被批“野路子”、“没规矩”。

    所以小企业产品、服务标准不持续、不稳定是个潜在的致命伤,如果遭到人才流动,这致命伤就会发作。大企业虽然相比起来服务有点僵化、决策有点低效率,却不会受到人才流动的影响,因为大企业已经把内化在人身上的功能、特征抽离出来,把它们物化为组织的能力,所以,大企业“对事不对人”、“认签字不认人”。也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摆脱人的能力偏差、认知误差、状态波动,只要把握好人岗匹配,就能保证企业的“组织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保证企业的规模继续发展扩张。就像标准板房,能够搭到无穷大,无穷快。

    因此对大多数小企业来说,组织能力不是建立不建立的问题,而是力度大与小的问题,只要企业在成长,人员在流动,组织能力是必须要建立的


    小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ECE工作法

    ECE.png

    E设计(Engineering)

    对小企业来说,组织能力建设的第一步就是组织能力的设计。组织能力的设计包括企业优势识别、组织功能识别以及组织功能替代

    小企业来说,组织功能的设计需要遵循适用原则,切不可贪图形式上的高大上,组织功能过度会导致组织功能设计意图无法实现、管理成本过高甚至伤筋动骨


    C构建(construction)

    构建环节即对设计意图的落地实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功能的设计比较容易,但是到了构建环节却不是那么容易了,画个组织结构图容易,找到合适的人去承担是难上加难,正如前面所说的,小企业最缺的是人,没有人去承担,组织功能建设就是空中楼阁。

    这里为小企业推荐四种可行的方法:

    1. 孤胆英雄法

    对于组织功能设计中某一个目前不具有的功能,企业很难从外部找到合适的人去承担,即便招来了,也很难按照小企业最适合的方式实现落地意图。因此,在企业内找到能闯、能创新、敢担责任的人去承担,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很多中型企业都习惯于委派元老去承担一项没人做过的新工作,即便是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大企业,也常常委派老人承担新工作。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理解和忠诚比经验更重要。

    2. 臭皮匠法

    企业选不出合适的人来做的时候,可以采用“臭皮匠法”,也就是选择几个人共同来承担这项新任务,虽然几个人都没经验,但几个人一商量总能得到一个相对恰当的方案。因为这个过程中,团队的意见协调一致是落地成功的最有力保障。

    3. 赛马法

    赛马法也是很多企业常用的方法,在一时间无法确定谁是最佳人选的时候,可以使用轮值的方式运行一段时间,然后再决定谁来承担这一职责。赛马法在阿里巴巴、华为都是非常常用的用人方式,也很成功。

    4. 外援法

    企业派不出合适的人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外援法,即寻求第三方外部机构来参与推动组织能力的设计和构建,如果能够选到有经验负责任的好的外援,往往比企业内部的人更加公正客观,落地速度也会比较快。


    E巩固(enhancement )

    组织能力的设计和构建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最难的是保持。因此,第三步反而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组织功能与人情相冲突的时候,因此,在巩固环节,不仅是老板、创业元老需要身体力行,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流程、工作标准、监督责任,并将规则事先公之于众。巩固过程是个漫长而波折的过程,很可能会有反复,因此,设计和构建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参与性需要做足、做扎实。


    更多企业管理问题,联系助力启航管理咨询。本文为助力启航肖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